页面载入中...
页面载入中...
“相访过山寺,题诗欲满山。野人惊瘦病,仙客喜开颜。
落笔天将暮,举头叶可攀。行吟出树下,云在意俱闲。
——卓吾李载贽
(三)
“途中怀寺上诸友
世事何纷纷,教予不欲闻。出郊聊纵目,双塔在孤云。
雨过山头见,天晴日未曛。骑驴觅短策,对酒好论文。
至山寺惟子中在,又与予偕病,勉强下棋。虽得水送酒,不敢进也。须臾,君宣从南来,我二人渐亦精彩,则用短述遣心云。”
(四)
“思君复自陟崔嵬,君独思君不顾回。
一雨半犁堪种谷,三人两病懒登台。
棋声忽应空山去,酒味欢从得水来。
可是君宣寻到我,须臾为报洞门开。
时嘉靖丙寅,予偕诸友避暑山中,赵永亨字子吉,陈荩字予进,张士允字子中,张世乐字子善,既获嘉傅坤为六人之友。予为谁?即卓吾。”
(五)
“五岳探奇兴有余,白云南卧即吾庐。
泉中欲洗巢由耳,门外何劳长者车?
是处青山应入梦,他年缘野可忘居。
僧家莫道闲游览,安石苍生意未虚。”
(六)
“楼阁依山寺,烟霞傍翠微。天清吟望阔,树密野人稀。
欲跨乘风鹤,还怜钓月矶。况逢年契侣,潇洒共忘归。
李贽《温泉酬唱》(《续焚书·卷5》)序曰:“春日余同马诚所(经纶)侍御北行,路出汤坑,商城张子直舜选,携其甥盛朝衮,其小友陈璧,俟我于此,连饮三日,然后复同往。从我者:麻城杨定见,新安汪本钶,并诸僧众十数人;从侍御者:僧通安与其徒孙则自京师。此可以见张与盛与陈之舅若甥与若小友之为人矣,因为《温泉酬唱》。”
诗曰:
“大都天下士,已在此山中。爱客能同调,相随亦向东。
洗心千涧水,濯足温泉宫。老矣无余弃,愿师卫武公”。
他的另一首《赴京留别云松上人》(《焚书·卷6》),表达了对黄柏山及友人的无限眷恋之情。诗云:
“支公仙迹此山居,深院巢云愧不知。
自借松风一高枕,始知僧舍是吾庐。
风吹竹柏袈裟破,月满池塘钟磬虚。
独有宿缘酬未毕,临岐策马复踌躇”。
1.不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李贽对《六经》、《论语》、《孟子》表示了极大的轻蔑,认为这些著作是当时懵懂弟子,迂阔门徒随笔记录,大半非圣人之言,即使是圣人之言,也知识因一时所发之药石,不能成为“万事之言论”。
2.反对历史保守主义主张“与世推移”的历史发展观。“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行,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而今日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商法哉?”提出“于世推移,其道必尔”的主张。认为春秋替三代,战国代春秋都是一种正常的历史发展现象。
3.民本思想。虽然孟子早就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主张,当在历代统治者中,实际均未成为一种政治实践。而李贽大胆提出“天之立君,本以为民”的主张,表现出对专制皇权的不满,成为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民本思想的先导。
《评价李贽的诗句(李贽的思想内容及评价)》:等您翻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