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人生随想网 > 汉朝皇帝正文

清零还是共存?欧美没法选只能共存,中国依然

清零还是共存?欧美没法选只能共存,中国依然,

  现在很多观点已经在探讨中国是否应该放弃以新冠肺炎清零为目标的政策,随着这次疫情扩散带来的风险和相应的管控措施被实施,我们看到确实也有一种声音认为应该放弃清零政策,实现与病毒的共存。

  

  诚然,与病毒的共存很可能是最终结果,这是许多医学专家看到的。也确实,在海外疫情持续升温,南亚、东南亚先后倒下后,中国构筑的隔离防线变得压力越来越大,而德尔塔变种的传播力更强,这也让中国一直以来行之有效的依靠普遍筛查、重点地区隔离防控以跑赢传播速度的做法变得更加困难。这是实实在在的问题。

  不过清零的困难不能导出选择共存的必要性。共存的逻辑在于用疫苗控制致死率和重症率,以此让大部分人获得免疫的同时降低对医疗系统的持续冲击。但是,现在的问题在于疫苗本身确实可以预防重症,但是却无法阻止病毒传播。因此,病毒的传播机会仍然存在,只是加入了疫苗这个控制变量,因此病毒依然有充足的机会实现突变,从而为新变种突破免疫防线提供可能性。这种可能性现在还没有出现,但持续的变种毫无疑问让这种最糟糕的可能性变得更近了。

  

  疫苗不能阻止传播,这是共存策略最大的缺陷。

  欧美选择与病毒共存,事实上并不是完全因为医学理论先进,而是因为欧美在一开始就没有防住,诱发了大规模本土传播。现在欧美要清零,首先是需要全国完全停摆,其次需要超大规模的隔离感染者,这些对于欧美根本做不到。因此,欧美能做的只有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这一条路可以选。即便如此,美国都已经有超过60万人死于新冠肺炎了,欧美的死亡人数依然在增长。

  

  如果中国选择共存策略,以目前的情况而言就意味着超大范围的感染,若按照14亿人中70%,也就是9.8亿人被感染的情况,即便重症率被疫苗降至5%,我们也会有4900万重症患者出现,医疗体系能否负担很成。同时,如果感染者中0.1%会死亡,那么我们也将有足足98万人不行病逝。这一代价依然是很可怕的。

  而且共存策略没有回头路,不可能看到共存政策不可行了就全国停摆清零。需要知道的是,中国为了扑灭武汉10万级别的疫情已经是举国动员,如果全国感染规模非常巨大,中国也无法普遍隔离感染者,进而无法扑灭疫情,其成本同样不可承受的。

  

  相反,中国目前的条件更有利于清零政策。尽管这波疫情来势汹汹并且多点开花,但是整体上看依然处于可控的水平下,社会感到疲惫也是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内,付出代价比较大但仍然可以承受。随着疫苗的普遍接种,病毒的传播力也会被约束,这同样给中国用隔离措施加以配合降低清零成本带来机会。这是其一。

  

  其二,中国的经济结构制造业占比比较大,疫情冲击最为严重的是第三产业,这也是欧美国家着急放开封锁政策的原因,欧美国家的空心化导致了其经济高度依赖流动的第三产业,不开放经济真的无法运转。而中国相对而言受到的冲击较小,仍然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的第三产业撑过一个月的疫情控制周期应该还是可行的。

  其三,选择清零仍然是让社会快速复苏的最佳方式,而且中国体量足够庞大,内循环可以支撑得起相对高成本的国际交流带来的损害。很多人无法出国旅行,因此选择了国内游,这就是很典型的反映。

  

  中国目前有条件清零,而共存政策的不确定性太大,代价也一点都不低,因此我们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清零政策,并观察欧美疫情的变化,之后再决定是否放开。公共卫生事业毕竟不是单纯的医学,而是复杂的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账、经济账都要考虑在内。我们不必着急选择共存,观察欧美疫情和全球疫情的发展状况,依然可以给我们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

《清零还是共存?欧美没法选只能共存,中国依然》:等您翻牌子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