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页面载入中...
晚唐李商隐李义山的五绝《登乐游原》家喻户晓: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诗的意境绝美,将晚唐时代国运将尽,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不得志的“意不适”表达的十分透彻。此诗过渡自然、节奏明快、简明无典、伤感深沉、富有哲理、无雕易懂。
美中不足的是吟读时,没有韵律感。是诗人为了诗意而忽视了押韵?诗界中与杜牧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又与诗鬼李贺、诗仙李白合称“三李”,还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的李义山,说他写诗失韵,简直是对他作诗水平的亵渎!“原”和“昏”都属上平十三元,此《登乐游原》是标准的仄起且首句不入韵的五绝。
究其原因,则是现在标准普通话在作祟。宋以后蒙元和满清两朝,北方蒙古和女真人的方言发音习惯与原有中原发音大融合,相对讹化了汉人的正常发音,朱明朝又没有注意正音上的拨乱反正,发音习惯以讹传讹、约定俗成,致使众多格律诗、词、曲失去了原有的韵律美。唐宋时正统的汉族人“原”、“元”等发音与我们现代人不同,做韵脚时,鼻韵母不是现在开口的[uán],而是收口的[ún]。
实际上《康熙字典》中“原”字的释解有:“又《韻補》叶虞雲切。《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的注释。从方言中找,现在用广东广州话、客家话,香港围头话,甚至上海、苏州一带的方言读起此诗来,却是十分押韵,并不违和。
上海苏州方言,原【gnieu】,你恩切;广州方言,原【jyun4】,近云;客家话,原【ngien2】,近您。
暑烬秋逸认为普通话吟咏此诗时,只要注意“适”、“原”、“夕”三个字的发音,依然可以抑扬顿挫,韵味十足。
《登乐游原》
唐.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适”此处为入声字,发短促的“试”,而不是“湿”音),
驱车登古原(“原”叶云)。
夕阳无限好(“夕”此处为入声字,发短促的“系”,而不是“西”音),
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古诗说唱版(登乐游原的古诗杜牧)》:等您翻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