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页面载入中...
(出席“生趣盎然——王雪涛艺术展开幕式!左一为新华在线网朱长云总编、左二为李承毅先生、右一,右一为刘汝陽先生、右二为张为之先生、右三为王培东先生)
(李承毅先生在给新华在线网朱长云总编讲解王雪涛先生的作品)
(李承毅先生为观众讲解王雪涛先生作品)
朱总编:
非常高兴参观“生趣盎然——王雪涛艺术展和出席开幕式;感谢您的邀请! 您是王雪涛先生的弟子,请您谈谈您的艺术成长生涯和学习王雪涛先生绘画艺术的体会!
李承毅先生:
我的小学在香山红山头叫北京第二小学(后和北京第一小学合并,即现在的北京小学)学习的。那时候,学生都住校,四年级前,寒暑假都不回家。星期日就在山上逮蟀蟋、抓蟈蝈,追野免,摘酸枣,做軍亊遊戏还去碧云寺下捉魚捞蝌蚪。有时美术老师李汝泉带我们去写生,画村里的黑枣树和农民家,还带我们去山洞里找化石,拿回来磨了学篆刻……所以,从那时候起我就融入大自然,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五年级时春节我去祖母家,看见桌子的玻璃板底下压着一张年历,一半是日历,另一半是画,那张画就是雪涛先生画的《芦花鸳鸯》,我当时特别喜欢,一下子就奌燃了我学习中国花鸟画的兴趣。那年(1954年)暑假,祖母就带着我和弟弟到雪涛先生家,告诉他,我们兄弟喜欢画画,想和他学画。雪涛先生非常高兴,让我们在他教学生时也来,并留我们在东屋吃午饭,饭后为我们一人画了一张。从此我就成为雪涛先生的入室弟子。
很幸运,1956年在宋庆玲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建议关怀下,北京市在景山公园内成立了北京市少年宮,我有幸考入并成为第一批国画组的组长之一,组员都是北京市中小学的美术尖子。(当时很多组员成为今天美术界的骨干,甚至是全国美协、书协的领导)那时,少年宮不收任何费用,国画组除了配备优秀的辅导员马耀华先生,还提供学习所需的笔墨纸砚,这对我们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孩子,真是雪中送炭。
我在少年宮一直学习到1958年考上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在美院附中,我受到高潮、马常利、赵友萍、孙滋溪、王德娟、纪经中等先生系统的西画训练,并受到肖重华(肖琼)、卢炳炎(卢沉)、于月川等先生中国画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绘画基础。学校还为我们请来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先生讲课示范,请著名画家李天祥、美术理论家孙美兰、著名电影演员崔嵬、音东学院教授等来校讲座。在国家困难时期,每月每人三角钱的文娛费,(当时看一场电影两角,.京剧、芭蕾午也不贵,我们还可画速写)让我们从兄弟姐妹艺术中提高艺术修养。1961年毕业,我被保送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在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系学习。
李承毅先生和恩师王雪涛先生合影!
(李承毅先生作品)
(李承毅先生作品:不经一番风霜苦,那得梅花放请香)
染织系除学习基础图案、素描、色彩以外,国画正好是以花鸟为主,由著名画家田世光和俞致贞先生任教,李苦禅和王雪涛先生曾来校讲课。经过多位名师的教诲,,给我打下了临摹、写生和创作的坚实基础,使我终身受益。。
在中央工艺美院学习期间,我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业余时间坚持画国画并继续去雪涛先生那里学画。画画就好像是我的生命一样。真不甘心放弃从小就喜爱的中国画。(视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
毕业后我被分到北京床单厂。床单花样主要是牡丹、菊花、月季,在设计床单时,我按照雪涛先生教我画工笔画的方法,先用写意方法画出来,再蒙上拷贝纸改成工笔勾勒后,把它画成工艺图案,这样画起来很快,效果也很好,曾有三个产品获纺织部优质产品称号,我也被评为市纺织局劳动模范。厂子领导对我工作不忙时画国画也就不反对了,后来我们买国画颜色、笔、纸,厂子也给报销。这样画画的经历让我比较容易地将中国画的能力和经验运用到“染织”设计的专业上。。纺织局还专门让我邀请雪涛先生给北京市纺织系统的所有设计人员讲课示范。
(李承毅先生作品)
(李承毅先生作品)
雪涛先生所画牡丹非常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他在香港办画展时,曾被香港媒体誉为“牡丹王”。他说两千年来牡丹的自然形态变化不是很大,但每个时代都有各自面貌,他看到有的古人画的牡丹花缺少精神,站得稍远奌就看不清,他给我分析:因为他们是按照真牡丹画的,花心色重,越往外花瓣越浅,到边缘和白纸接触的地方就很淡了,所以
雪涛先生把它反过来,=靠近白纸的花瓣颜色重,这样的话,即使站得很远,花和白纸的反差都很大,花都很抢眼,因此他开创了牡丹的新画法,彰显了时代精神。这是因为雪涛先生学过西画,巧妙地把素描关系借鉴到中国画中的结果。他告诉我,他的牡丹还借鉴了摄影作品。我们看摄影作品,因受光而有立体感,雪涛先生画牡丹的用笔成型,八面出锋,一笔下去,既有花瓣形态,又有质感,浓淡干湿皆照顾整体,特别是留白手法,我体会这是雪涛先生利用中国的阴阳凸凹法,去掉单一光源和投影,又巧妙借鉴了摄影艺术。
遥想六十多年前,我拜师学画时,当时雪涛先生刚五十出头,那时候,雪涛先生已经非常出名了;1956年他参加新中国第一个访问西欧的文化代表团,到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地,访问考察欧洲艺术的发展,宣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同时了解并联系旅欧中国画坛故旧,在巴黎造访了毕加索,毕加索在他的速写本上画了一只和平鸽,并仿照中文写了王雪涛三个汉字。另外他临出发前还受受周总理嘱托,晤见知交老友张大千先生,希望他能回国观光,参加祖国的文化艺术工作。那年夏天他访欧回来,我祖母带我去看他,我第一次見他穿着雪白的衬杉,领子浆的硬挺,(今天穿这样的衬衫很普遍,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确很少见,特别是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山里的小孩,看惯了少先队队服普通的白衬衫,所以印象极深),意气风发,特精神。用现在的话讲,帅小伙似的,加上那时雪涛先生鼻子下人中处留着一点胡子,非常风趣,特别喜欢开玩笑。人说“画如其人”,一点都不假,他的画就是那么潇洒、俏皮,充满生命力。当他和我祖母谈起欧洲之行,特别是在瑞士安排他为外国友人当场揮毫,不参照任何东西,一张花香鸟语的作品很快就完成了,众人都很惊讶,然后是长久掌声,我看出他仍然心情激动,充滿民族自豪感。
那时他的画风已经进入到个人创格的明确而强烈的成熟期,画风更灵动、浑厚而奔放。我小时候上他那去,曾帮他擦印章,他画案对面有一对雕花红木玻璃柜,他的印章都是一层一层放在里面的。他会给我一个小板凳,教我拿牙刷去刷图章。并指给我看,这是齐白石刻的,那是陈半丁刻的,还有别人刻的。 那个时候他教学生的人数不是很多。记得有一次,广西的一位画家叫马万里,正好那天也去了。雪涛先生说南方竹多,请他当场画了一幅竹子后说:画竹有两种方法,马先生先画竹竿,齐白石先生先画竹叶,我学齐先生也是先画竹叶,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把大的位置定下来。如果是先画竹竿,由竹竿生发到竹叶就难以控制到相应的位置,这对处理整体画面布局有很大影响。但每个人的习惯不同,先画竹竿再生发竹叶也是可以的,好处是贯气,张大千先生就是那样画的。
后来他讲临摹画,强调不能死按照原画来临,不能说原画有一个叶,你就画一个叶。工笔画可以,但写意画即使是本人再画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你临摹别人的时候,一个是随机应变,一个是要有主观意图,你认为应改变或改进的地方,大胆改变,他还风趣地指着一位女士头上戴的毛线帽子,说她戴这顶帽子很好看,戴到你头上就不一定了(这在一些文章中有突出例证,在此从略)。
(李承毅先生作品)
(李承毅先生作品)
雪涛先生讲画是非常有针对性的。给我印象深的是有次和学生一起讨论于非闇和弟子在帅府园展览观后感,有学生问到田世光先生有张画,画的是柳树桃花,两只山喜鹊,下面是湖水,点缀些桃花。为什么在柳树上画只八哥,雪涛先生就讲:画这八哥主要是为了用它的墨色,如果画面全是彩色,没有这笔重墨的话,就压不住整个大局,考虑到画面的色彩整体及章法规律,所以八哥在这儿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每每去先生家,都是要我们把自己的画带去给他看,他总是耐心点评,提出改正意见,拿炭条修改,或是用圆珠笔、毛笔在旁边做个示范,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画。他特别强调要写生,不管是花卉还是草虫,或是鸟,一定要熟记在心,能够默写。写生可从生活中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美,找到自己的感受,只有自己被感动了,才能画出感动别人的画。他曾带我们出去写生,像天坛公园、中山公园都去过,能跟着雪涛先生出去写生是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事。
中国人向来都爱牡丹花,很多学画者喜欢雪涛先生画的牡丹,因此出版社约我写过好几本有关牡丹方面的技法书,象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的《怎样画写意牡丹》、《扇面写意牡丹》、《名画技法解秘.学画牡丹》、《中国扇画艺术技法解柝.小写意花鸟》等,主要是介绍雪涛先生的牡丹画法。2019年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的《写意牡丹细解》,我除了介绍雪涛先生的牡丹画法外,又介绍了其他名家的牡丹画法。此外,我也总结了自己画牡丹的一些方法,力求牡丹的研究就更深入一步。但是艺无止境,我将时刻銘记雪涛先生的教导:“不图虚名以求实”.把自已的画画好;使更多的人认识雪涛的艺术价值,喜欢中国花鸟画。
白石老人是雪涛先生的恩师,他深深理解白石老人的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并亲身践行,承其精神,自行探索,很早就“蓝已青矣”(白石老人为雪涛先生题字)。雪涛先生曾说如果老师把学生教得都像自己,这个老师就是失败的。我的画开始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李可染先生语),在先生身旁尽量多学些东西,尽量能画得象老师些,基本上属于臨摹阶段。。同时雪涛先生强调要写生、默写,古人讲“师造化”,除了掌握对象的物理、物情、物态,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找到不同别人的、属于自己的感受,才会“中得心源”。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学养、爱好都不同,经过大胆试探用不同方法,表现自己的感受,这样的画自然不会和别人一样,(我理解这就是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这也是雪涛先生所希望的。我学过西画和工艺美术、也学过工笔画,虽生性愚顿,仍结合自己的条件和喜好,上溯学习了白阳、青籐、八大山人、扬州八怪、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陈半丁、潘天寿、李苦禅、郭味蕖等前輩的作品,以求汲取更多的营养。
李燕先生(李苦禅先生之子)是我附中同班同学,我从他那里借过好多苦禅先生的画临摹。在此,我特别感谢他及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
向古人学习,向洋人字习,向同辈学习,甚至向儿童画学习,营养全面才能根深叶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修养,做足“画外功”。这是艺术之树能否成材的关键,人到老了,更感到自己的知识不足,悔之当年很多知识沒有学好。
(李承毅先生作品:这张鸡就是根据我孙女的画画的,她把鸡横着拉很长,正好符合我回头观陣的想法。)
(李承毅先生作品)
雪涛先生曾对我说:画写意牡丹不必非得叫出是什么品种。因为牡丹品种有好几百,有起楼子的,有单瓣的,有复瓣的,但基本特点都是相同的——花瓣都是越往中心越小,越外圈的越大。它总的给人的感觉是富态、层次多、厚重,只要把握了这种感觉,那就可以把各个品种的特点都融合进来。
所以我画牡丹的时候,像单瓣的赵粉,没有很多层次,但是外层几瓣却非常潇洒,我就在花心中间多画几层瓣;画层次多的花时,有时外形很园,缺少变化,也可以把外形換成赵粉的那几个几瓣,按照我主观意图加工,画我心中的牡丹。所谓的“张冠李戴”,写心中之意。
雪涛先生主张用大笔画小画,他的画,很大气,渾厚又很耐看。用不同工具,也会使一个人的风格不一样。写意画,并没有“多大就是大写意,多小就是小写意”这种标准和界限。我主张因画施法,不同内容用不同方法,如孙悟空使用金箍棒一样,大小由之。
中国有着非常悠久、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中国花鸟画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写意花鸟画更是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综合代表了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这个传统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断掉,一定要传承下去。我从小就跟雪涛先生学画,到现在年纪八十了,人总是要消亡的,都要变成古人的,这是自然规律。所以年轻人是我们的希望,希望能有一批热爱民族文化的人,愿意把它当成生命一样,传承下去,让中国花鸟画走向世畀,也被世畀人民所喜爱
朱总编:感谢您的介绍,祝贺您取得的成绩;为传承王雪涛先生的艺术门派做出的巨大贡献,希望王雪涛先生创作的艺术事业后继有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希望中国国粹文化发扬光大!(文图:风华正茂)
(李承毅先生在创作)
李承毅先生简介:号燕京布衣,滴石堂主。
1942年生於成都。
1954年师从著名画家王雪涛先生,为入室弟子直至1982年先生去世。 1956年入北京市少年宫第一期国画组,师从马耀华辅导员。作品曾赴英国展出或以礼品赠送国际友人。
1958年参加全国儿童画展,《松、八哥》一画入选外文出版社编辑的《中国儿童画辑》。
1958年-1961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学习,中国画师从肖重华(肖琼)、于月川、卢炳炎(卢沉)、西画师从高潮、马常利、赵友萍、孫滋溪、王德娟等先生。
1961年-1969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中国画师从李苦禅、田世光、俞致贞、白雪石等先生。西画师从谷麟、陈和鼎先生;图案设计师从雷圭元、柴扉、程尚仁、温练昌、常沙娜、朱軍山、李绵璐、韓美林等先生。
1969年-1984年在北京床单厂任设计师。1979年获市纺织局先进生产者称号。
1989年-2002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任高级教师。获东城区教育局园丁奖。1993年-1997年当选为北京市东城区第11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东方大学、人文大学、吉利大学及外交部老年大学、解放军总参老年大学等单位。现为北京市美协会员、北京花鸟画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会员、中国榜书研究会艺术委员,香港中国佛教书画院特邀高级院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友画院画家,澳大利亚画院艺术顾问等。
1997年7月在澳门举办个人画展。
2000年9月在美国休士顿举办个人画展,获休士顿市长签字的荣誉市民证书。
2006年7月在甘肃省兰州市举办个人画展。所画油画《秦时明月汉时关》、《关山万里尽朝晖》被北京至高美术馆收藏2009年在北京参加“迟园遗音韵”王雪涛弟子画展。2013年,在山东济南王雪涛纪念舘参加“纪念王雪涛先生诞辰110周年画展”。2016年在北京国家画院展览中心,参加为纪念清华美木学院成立六十周年的“五月光华”校友作品展。在首都图书舘举办的京津冀名家邀请月季花画展。及在国家画院展览中心举办的艺.光华艺术名家邀请展。8月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景山少年宮学友画北京”作品展。2018年12月在国家画院展览館举办的纪念王雪涛先生诞辰115周年画展,2019年4月26日至5月27日在北京中山公園蕙芳園举办《遲園花香》王雪涛弟子李承毅画展。2019年11月为维也那联合国总部创作巨幅大画《万紫千红》,中国外交部颁发永久收藏证书。
出版著作有:
《写意花鸟画技法(与友人合作)》,《鱼虾蟹写意画技法》,《扇面写意牡丹》,《名画技法解秘.学画牡丹》,《怎祥画写意牡丹,《中国扇画艺术技法解析.小写意花鸟,《学画鸳鸯、荷花》,《巧学国画(与友人合作),《写意牡丹细解》等。
传略辑入:《中国当代文艺界名人录,当代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华人物辞海.当代大文化卷》,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当代中国名家书画宝鉴》等。
(简历和部分照片由李承毅先生提供)
《新华在线网特邀总编朱长云专访著名画家李承毅》:等您翻牌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