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载入中...

当前位置: 人生随想网 > 生物试题正文

狒狒和大猩猩为什么不能直立?第四纪冰川时代

狒狒和大猩猩为什么不能直立?第四纪冰川时代,

  同样从树上下来生活的狒狒,没有靠臂力摆荡的经历,因而过早地下到地面。大猩猩不仅体型变得过大,而且下地时间过晚,所以不能直立行走。其中,体型居中的黑猩猩和猩猩,体型适度,由于长期靠臂力摆荡,不适应直立姿势,因而没能发展为直立行走。因此,是否在黑猩猩和猩猩的祖先中,产生了直立行走的猿人。

  

  此后不久,由于印度大陆上升,类人猿迁移的障碍古地中海消失了,只残留下了恒河。于是在西瓦利克附近出生的,已适应了草原生活的猿人,向中国和易于生存的热带的非洲迁移。而非洲发现的猿人是从西瓦利克附近迁移出去的派生的猿人。那么,为什么从类人猿到猿人的进化不在非洲呢?在非洲,如果常绿阔叶林移动的话,相应的,类人猿也可以移动。这里没有像西瓦利克那里给类人猿的移动造成障碍的环境。所以,不能确认非洲类人猿从树上下来的必然性。它们可以继续在常绿阔叶树上生活。热带,不论在什么时代,环境都比较舒适,是生物的逃生之地。

  第四纪冰川时代使猿人变为原始人,并造就了古人与新人。西瓦利克附近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的类人猿,由于气温的下降,常绿阔叶林不断缩小草原不断扩大的环境中,时而在树上,时而在地面生活着。可以想象,随着树木的减少,它们最终完全转为在地面上生活。这时。它们开始用下肢直立行走,这应该是人类起源的时期。这些是腊玛古猿还是其他的大型类人猿,只能根据化石的发现来确认。从安全且食物充足的树上转移到地面上生活,可以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相当危险的过程。为了寻找和搬运食物,下肢直立行走是绝对必要的条件。而且,只有在树上时经常使身体直立,已习惯了直立姿势的类人猿,才有可能直立行走。

  

  进入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季节差别越来越大,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了。最后,在100万年前进入了最初的冰川时代,在高纬度地区产生了冰川。对于猿人来说,躲避夏天的炎热很容易,但抵御冬天的严寒则很难。那时,猿人还不懂得建造房屋,它们自然选择了天然石灰岩洞作为栖息场所。在洞穴中发现了很多原始人遗迹。这正是原始人选择洞穴作为生活场所的证明。向原始人阶段进化的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从北京猿人生活的洞穴中残留下的灰迹中得到证明。冬季也不甚冰冷的洞穴是共同生活的绝好场所。同树上生活不同,在地面上,就不易弄到食物。必须想办法弄到食物,于是,互相交流的方法也发达起来。狩猎,必须共同进行。为了制造工具,就一定要使用双手,手指的使用使大脑得到刺激并不断发达起来。

  为了适应严寒天气,身体的高度,便从猿人的1.2~1.5米到原始人的1.5~1.6米,渐渐增加;平均脑容量,也从猿人的500毫升到原始人的1000毫升地成倍增长,进而增加为古人的1300毫升和新人的1500毫升。使用越多的器官,发达得越快,而且还能遗传。类人猿在树上只靠臂力摆动时,上肢长于下肢;转为地面生活,用双脚直立行走后,下肢使用频繁,渐渐长过上肢。“生活创造性状”说,在这里也是生物进化的原则。在树上用四肢爬行的长尾猴尾巴很长,身体变大,四肢行走很困难,就转为专门靠臂力摆荡,这就是长臂猿。渐渐的,上肢长于下肢,尾巴消失了,这是生活使性状发生变化和遗传化的典型表现。

  进而,在地面上用双足直立行走,当然会使双腿发达,并比上肢长。从猿猴到人的进化,明确显示了生活同性状的相互关系,大概没有学者会否认这一点,谁都会承认,用现代进化论的突然变异和自然选择,来说明向人类的进化是矛盾重重的。那么,毫无疑问,从生活得来性状并遗传化的理论会被人们承认。

  

《狒狒和大猩猩为什么不能直立?第四纪冰川时代》:等您翻牌子呢!

发表评论